20年鉴Yearbook

学术交流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20年鉴学术交流

四维空间 “和氏”神韵

日期:2013/09/01 类型:学术交流

我们本期要向您展示的“创意之星”——苏州和氏设计营造股份有限公司是一个现代展馆设计和营造的文化创意产业典范。

该公司正式介入现代“展馆”产业的历史并不长,它起始于2006年初,迅速崛起于2008与2009年,腾越于2010年。自2007年下半年开始,公司投标基本保持连胜记录,馆工程营业总额呈几何级数增长,先后设计与实施了成都市规划馆、镇江市规划馆、徐州市规划馆、吴江市规划馆、东海城市规划馆、东莞豪步城市展示馆、乌鲁木齐经济开发区展示馆等二十多个城市规划馆项目;中国太湖生态博览园、中国黄金实景博物馆、中国泥人博物馆、中国漕运博物馆、中国汉文化体验中心等博物馆项目;成为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全国只此一家)教学实践基地、复旦大学博物馆科研基地;为目前国内为数不多的具备城市(规划)主题馆、各类主题(博物)馆项目策划、设计、布展、施工,多媒体运用综合策划、展项开发、软件制作、智能工程施工以及展馆后期维护“一站式”整体实施能力的专业机构之一,具有国家展览行业协会一级资质。它以项目的影响力、创造性,领行业之先,成就国内最具创意实力的馆工程公司的口碑,为业内众所周知的“行业领先型企业、快速成长型企业、创作思维型企业”,相继获得由中国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协会颁发的“全国展览展示工程用户满意十佳承建单位”、“全国展览展示工程企业十强”、“全国著名展览展示工程优秀搭建企业”等称号。

八年跳越式发展,创造了神奇,难怪人们都把“8”字看作一个吉祥的数字。但凡事必须讲科学,细细琢磨“和氏”“一班人”的思维梦想,说“奇”也不奇。人们常说,有梦想才会有激情、有奋斗、有成就。无论一个公司、一个地区,还是一个社会,只要同心合力,与时俱进,有了先行的意识和理念,经过不懈努力,就会梦想成真、天堑变通途。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和氏”“一班人”从“和”字入手,变革创新,敢为人先,有创意有创造,撬动了梦想的杠杆,点燃了梦想的星火,使露水变成了珍珠与宝石,颠覆了传统的“展馆”模式,展现出“和氏”创造的神韵。


“四维”的“和”追求

“四维空间”是一个时空的概念。爱因斯坦相对论告诉我们,生活中所面对的三维空间加上时间构成“四维空间”。19世纪末以来,由于受包豪斯设计风格的影响,设计倾向于机械化,不免有大工业时代的冰冷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审美观念的多元化以及对人的关注,人性化成为设计中的重要因素。正如美国著名的工业设计家、设计史学家、设计教育家普罗斯所言:“人们总以为设计有三维:美学、技术、经济。然而,更重要的是第四维:人性!”“和氏”公司的现代“展馆”设计,根据21世纪现代人的学习教育心理需求和可视喜好,穿越时空,在空间设计造型和色彩等方面趋向人性化,在“三维”的基础上凸现了“第四维一—人性!”以人为本,架设了通往梦想的天梯,使之“天人合一”,创作出的展馆作品内涵不造作、不沉闷,与一个城市或地区、行业历史文化记忆符号融为一体;追求作品清淡中不失古朴典雅、简约中不失大气磅礴;塑造出“美学、技术、经济与人性”相结合的四维空间,从而为每一个“展馆”内设计项目带来不同的设计意境,力求每一个“展馆”设计作品达到不同风格的至高境界,给人以震撼。

该公司总创作师、复旦大学博物馆客座研究员张郁滔滔不绝地介绍说:2007年初,北京要为举办奥运会建立一个宣传中国文化的体验中心,对象是面向世界各国的广大运动员和青少年,成为他们来到世界东方中国的第一站,可谓意义重大。由于其建设难度很大,许多该领域的重头单位都未能坚持下来,甚至是已经为该中心投入两年的专业电影学院和清华大学也因为课题大、面积小而没有最后做成项目。而此时,“和氏”公司以另一种视角解读了“体验中心”——以负责单位孔子学院的“汉办”为切入口,提议从汉语文的角度理解该“中心”的建设,机缘巧合地承接了该项目。“和氏”公司接手时,首先想到的是中国上下五千年,于是我们就从外国人最感兴趣的汉字、风景、“三子”和美食四个方面入手——汉字方面,突出“意境中国”这一核心,解释象形文字、汉字的由来,用多媒体装置表现汉字由甲骨文、金文到隶书楷书等的演变过程;风景方面,用行走地图来展现“风光中国”;“三子”即为孔子、老子、庄子,意为智慧中国,如爱情,也会有不同的理解;美食方面,则集中体现“生活中国”。如此四个部分,占地600多平方米,仅用一个多月的创作时间和半年左右的制作过程就基本完成,其纵深从远古“文以化人”到当今百姓生活,穿越了时间隧道。从横轴、纵轴、竖轴及时间轴的“四维”里,创造出“体验中心”异样空间的魅力。

如今,“中国文化体验中心”展馆依然在孔子学院总部德胜门。展馆是一座桥梁,把很专业的东西让非专业人士一目了然。总创作师张郁说,我做过电视有关栏目的主持人,我的体会是,做“展馆”要像做传媒,只是载体不一样;做博物馆,“博意”要宽广,传递的信息要从不同的角度来展现;物是信息的载体,有时是有形,有时是无形,“展馆”要把握“空间”这个载体,实际上是以空间为载体的信息传播教育系统。

2008年,中国国家黄金总局和国家旅游总局要在山东省烟台市招远创建一个“黄金实景博物院”,项目投资1.2个亿。起初因为一些问题不被看好。首先,博物院的“物”从何而来?招远在烟台附近,黄金产量占全国六分之一,储量占国内总储量的二分之一。当地有一个矿区要改造成工业旅游区,国家对其十分重视,聘请原黄金总局马某某局长为项目的顾问。然而,招远出产黄金,却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文物,所谓的“镇馆之宝”从何而来?第二,博物院以怎样的模式经营,是否可以免费对外开放?许多投资企业对此持反对的态度,认为博物院是其升级转型的重要产业方向,不能接受博物院过于公益化,这使得“黄金实景博物院”无法以传统的模式经营发展。另外,项目组曾去考察澳大利亚和墨西哥等各地展馆,但那里的博物馆和他们想要的差别很大,即是请国外公司设计也无从效法。最后,项目组在网上写了个告示,希望社会各界人士踊跃参与。张郁看到后,结合招远“黄金实景”的实际,如“法”泡制,在21天内完成了设计策划方案,其主旨是—不要满世界去找“物”,而是要结合招远黄金矿区“实景”设计“物”这个载体。这一思路出乎该项目小组组长的意料,拍案叫绝,当场就请张总一个人来设计,并同步梳理整个景区,使其成为一个以现代博物馆为支撑的景区,这样不但解决了商业运营模式,更重要的是接通了文脉地气,一通百通。

不久,在项目组聘请全国各地的专家进行大型的评审会上,张总用一个小时的演讲获得了专家们的掌声,核心是由传统的以物(展品)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发展,即以人、物、情、场、时间所构成的系统为主体,科学、合理地构成展示空间环境。这一主旨得到了与会者一致的肯定,当场确定“和氏”为项目的设计单位。该项目用时一年,圆满完成了一期工程,在原废弃矿址上,创建了总占地面积600亩,集博物馆、工业遗址景区、淘金小镇影视基地三位一体,聚合文化展示、实景体验、文化消费、休闲娱乐等多功能的综合体、目前国内最大的黄金旅游项目,荣获2011年度“中国室内设计学会奖”、国家级AAAA景区。

一件“馆”的作品,一如美文。以空间凝固动人的故事和情节,在层层解读中,产生引人入胜的感受。“我们的‘馆’是描辜的作品,而不是产品。”和氏设计董事长、设计总监吴景贤如是说。在“和氏”不胜枚举的“馆”作品中,中国黄金博物馆是一处值得推荐鉴赏的。它是一座赋予黄金以神性和传说的馆,处处营造出倾听情节的空间。“这是一次可以实现人与黄金对话的祈福旅程,更是一篇有关黄金的故事而不仅止于一件纯粹的黄金物品。”南通博物院院长在烟台招远观赏之后,大加赞赏:“和氏设计实现了我多年的梦想。破解了我思考三十多年的问题一博物馆如何更生动形象。”和氏做到了,站在人的角度和立场上,把信息通过良好的方式诠释,传达到观者身上。这位院长决定将此感悟以论文的形式发表在中国高端行业杂志上,并主动与和氏创作人员联系,获取照片和资料。

“千淘万漉颇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以中国黄金第一游,带动第三产业全面发展,促进了该地区社会经济与人居环境的和谐发展。2013年2月14日,正值农历正月初五,淘金小镇景区10万游客闹新春,创造了招远旅游史上人数最多、活动最精彩的庙会神话。“和”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境界;“和”是一种精神,也是一种追求。“和氏”的动力源泉正在于四维之和。

传统的博物馆、展示馆,只具备单纯的“收、藏、展”功能。进入21世纪,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的突飞猛进,新兴学科、交叉学科不断涌现,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的影响作用日益广泛和深刻。伴随着信息科技革命方兴未艾的浪潮,数字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已展现出无可限量的前景。人们开始思索:如何利用科技,使“馆”的展示转型升级?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画家达·芬奇就曾说过:“艺术要借助科技的翅膀才能高飞”。高科技元素和多媒体技术的融入,“馆”的展示信息的趣味传播、文化体验、时尚消费、旅游休闲功能的聚合及城市地域文化地标的成就已成为可能。这类新兴的“展馆”被定义为美学信息主题馆,它包括各类城市(规划)主题馆、主题博物馆,也就是说,“馆”产业就是创作实施这一类馆的行业。文化产业发达的美国、日本、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甚至已将这一行业发展成为文化产业中最具前沿性和朝阳性的美学经济创意产业,相较于其他文化产业,它的实体依托性、艺术创作性、多学科整合性,更具无限潜力。“和氏”公司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敏锐地抓住这一机遇,成为这一行业的弄潮儿。

“以主题信息有效传播为核心,注重情节叙事构思、空间氛围营造、展示手段创新,实现综合艺术呈现,诉求对于城市文化的体验经济。”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新闻系的和氏设计总创作师张郁解释了和氏设计对“馆”产业的综合理解。张郁认为,“致力于‘馆’ 的创作,而不是“馆”的生产。”要做颠覆传统的馆,做不一样的馆。“不仅要做‘馆’产业的引领者,更要做美学经济创意产业的践行者。”

张郁说,做不一样的馆,是创新创意,更是一种创作态度,是思维的改变,更是对定势的挑战。“对展馆和建筑的理解是专业的,工作思路清晰、富有创意,内容动线创新且合理,于细节处把握特征”。导演思维是情节、结构、叙事、视觉和空间的综合思维。“我们要像科幻大片一样,做馆。而且是好莱坞大片。从剧情到情绪,从表现到置景,从视觉震撼到心理震撼。”张郁强调,“做馆的过程,每一处都是挑战”。他每年大部分时间在外,享受着工作中的创造过程。

位于淮安的中国潜运博物馆的完工,奠定了和氏设计在业内无可复制的地位。诚如张郁所说,滞运是一件很专业,也很学术的历史概念。“专家学者感兴趣,老百姓不一定乐意看,要是老百姓乐意看,专家学者会不会严谨地提出质疑呢?”这也是承建初始,和氏人颇为顾虑的事情。我们的方案提交之后,业主方立即表态:“我们应该为这样的方案鼓一次掌。”

张郁说,怎么激发人们的兴趣,强化旅游性?这就需要现代高科技和多媒体。我国现代高科技和多媒体的发展经历过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以奥运会和世博会为代表的“路过式”多媒体,即只能看;现代的具有旅游性的多媒体必须让观者主动地接受,即在看的同时还能玩,实现情节的穿越。这就是我们的“技术空间”支撑——“多媒体中心”。潜运博物馆里的“光影运河”就是个成功的案例。和氏设计制造的“仿真”运河全长36米,人们可在运河上徜徉,一步一景,走到哪里都会出现相应的景点介绍,实现了参观者和展览物的情节对话。

杭州有中国运河博物馆,聊城有大运河博物馆,而且都很大。“中国灌运馆做得像舟一样,戴起人们穿越历史的兴趣。”张郁补充道,“这就具有唯一性,不可比拟性。物是演员,参观者也是演员,这就对了,就是活化了的文化体验。”和氏,做好看又好玩的“馆”。中国潜运博物馆不仅市民觉得很有看头,好玩。专家学者也说,学术问题的通俗化表达是可以研究的。四川文博协会、旅游文化协会副会长李作民的评价则是:“潜运主题的馆,这不是第一个,但却是讲得最明白,最精彩的一个。”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中国清运馆有点像空间承载的“百家讲坛”,使淮安原本冷清的潜运总督府遗址,成为江苏省城市文化遗址保护与利用的标杆和运河申遗的领头文化项目之一,极大地促进了城市文化消费。

高新科技让历史舞动起来。馆内将现代化的高科技演示与文物史料巧妙结合,一幅幅用电脑特效绘制的精美画面,让人徜徉在潜运历史的长河中久久不愿醒来。如果你想与古人互动,只需挥动手臂,伍子胥、虞调、陈痘等治潜名臣就会亦真亦幻地一一出现在柱形屏幕前与你畅谈他的治潜理念。件件文物,幕幕画卷,尊尊雕塑……向人们诉说着一段古老帝国的梦想—一个民族行走在水上的传奇。一座博物馆唤醒了一座城市的历史文化记忆,全面展示了中国溜运的恢弘历史和灿烂文化。每天游人如织,参观者叹为观止,流连忘返。潜运因水而生,潜运不再,却千里流行,于记忆间沉淀为永恒的文化基因。

张郁,作为“和氏”创意设计的代表,前后承接的120多个大小项目的总创作师,以其活跃的思维、创新的理念,和他们的“和氏”团队在新兴的“馆”产业和文化创意市场中风生水起。“和氏”承建的位于无锡惠山古镇的中国泥人博物馆,以空间美学理念成功激活古老技艺,为新型博物馆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提供了全新的范本,成就了惠山古镇不同于其他江南古镇的文化底蕴。这种“文化客厅”式的创作思维被张郁衍生到了城市功能区的规划设计中。甘肃天水的“中国二十四节气生态公园”就是一次有价值的尝试—一将城市文化内涵注入城市功能区规划设计中,使原本一处平凡不过的城市景观,蝶化为天水城市规划格局的文化生态功能聚核区。该项目被业界誉为城市生态功能区规划中可鉴探讨的“天水模式”。

城市“文化客厅”是把一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发展、未来纵横交错地展现在某个特定的人文景观之上。“和氏”中标承担的成都市规划馆和武汉市规划馆都是投资过亿的项目,张郁在创作过程中,用“文化客厅”构建出鲜活的城市之韵、浪漫之诗、理性之光;它外柔和、内灵动,集文明精华、历史演变,体现出“蓉城”独具的魅力和文化记忆之美。

“和氏”在现代展馆中,尤其是在城市“文化客厅”中,“乘着科技翅膀”,在“蝶变”中以绚丽多彩的效果,每每给人出其不意的视听感受,给人们带来惊喜。除了用眼睛看、耳朵听、嘴巴笑之外,还要用嗅觉来发现“展馆”中的文化符号秘密。强烈的互动性体现在多维度感官体验上,令新老观众耳目一新,惊喜连连。四维的空间,每一个角度都有不同的形式美感,参观者仿佛置身于真实的环境中,达到了水乳交融的真实感,俯仰之间感受效果的云卷云舒,给人亦真亦幻的全新感受。


“五心合一”的“和”协同

“和合共生”,这是和氏的企业文化理念。“和合”这一概念是来自中国古老的经典《周易·乾卦·条辞》:“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意思是说,在不变的变化中,世界中的各种事物都有其适当的位置共同存在,保持着合作和谐状态,这样一切事物都可以顺利发展。联系到该公司的字号曰“和氏”,一听就感到颇有意思。“和氏璧”?“和谐”?其实初衷没那么深奥,不仅不深奥,好像还很朴素。公司三位核心人物原本是十五六年友情的朋友,志同道合,感到“合适”聚在一起想做点事,于是就结伴有了“和氏设计”。更有意思的是,他们三个人,一个精通设计,一个擅长工艺,一个善于执行,形成了一条“馆”产业的“产业链条”,真的“再合适不过”了,天意与机遇,促成他们策马扬鞭了。

听来有点陌生的“馆”产业:最前沿的美学经济——融室内设计、展馆创作、艺术创作、平面设计、旅游策划、多传媒应用、软件开发、数码娱乐、影视创作、整合实施于一体,涵盖文化创意产业的各个门类。在三个人的全身心付出和智慧激荡下,成功地拓展为国内主题信息传播型博物馆的倡导者,转型为项目创意策划、设计施工的一站式践行者,创新整合出完美的“馆创作”文化产业链,一举获得了“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国家展览工程一级资质企业”的两块金字招牌,成为业界首个进入上市辅导期的企业。

自创立直至今日,和氏设计的员工、核心团队,没有遇到大企业大公司担忧的人才流失现象。“‘和’来自简单、朴素的想法,源自想把一件事情做好的想法。”张郁意味深长地说,一个团队,要有和氏璧的圆润、美在内心的境界。在和氏公司,更在意的是物质与精神对于人与人之间的影响力,在于共同期望的目标。合作之和、技术之和、文化之和、和氏设计没有枉称这一“和”字,更成就了一家企业最富生命的力量和优秀气质!

“和”就是协调、和谐、和睦,和中有爱,和中有美,和中有福,和中有乐,共同唱响了“和氏”和谐的大乐章。这种和睦彰显着每一位和氏人的主观能动性,更成就着一支具有创作热情、创意激情、创新思维、思考缜密、态度严谨的团队。用和氏公司总经理、江苏省优秀企业家孙志宇的话来讲,和氏设计团队就是“五心合一”架构整合实施的团队。

所谓“五心合一”,其实就是指和氏设计的五个中心部门。对此,孙志宇作了详细介绍。①创作中心——由资深的策划师、空间设计师、平面设计师、造型设计师及学科专家顾问团组成,统筹馆的定位、空间氛围、功能布局、表现方式等战略核心。②艺术品设计中心——聚合工艺美术师、原上海电影制片厂美工团队,从事艺术品创作、情节性装置环境专业营造等。③多媒体中心——由展项研发部、软件开发组、数码影视创作组、硬件环境搭建组组成。是国内鲜见的集研发、创作、制作、现场施工于一体的多媒体展陈专业队伍,展陈技术及展项均为自行创意定制开发,为公司所独有,并与复旦大学图形工作室联合搭建起视觉表现研发平台,拥有国内最先进的视觉处理技术及软件。④执行中心——则由经验丰富,具备综合统筹管理能力的项目执行人领衔组成。⑤运维中心——馆做完了,各种经营的接口也打开了,怎么维护?怎么运营?我们可以提供一整套完善的服务。

张郁对未来充满信心,他说,最近我们在做一件事情,主体信息馆的执行标准,已经呈报到市质监局并已获得通过。在我们这个行业还没有一个标准,在没有行业标准的前提之下,企业标准是可以变成行业标准的,所以我们在努力成为这个行业的标准制定者。围绕制作,包括:多媒体跟艺术品如何配合,艺术品该达到怎样的水平,博物馆的室内装修和普通的室内装修间的差别,灯光该如何控制和配合,最后有序的集成等一系列标准化的实现。如果说创作中心做的是模式的探索,那么实施中心做的就是标准的探索,这样就能保证主题博物馆落地的质量。借着创作的由头去反常规是不对的。“运维中心”就是全方位服务,希望成为以打造主题馆为核心,为城市的文化地产的运营提供支撑与帮助。如位于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的中国银耳博物馆,我们给他规划的不止是个馆,而是整个“通江文化旅游”地块,以馆为核心,后面有商业街区,前面有城市广场,整个片区的规划都由和氏设计完成。又如淄博的“民国商业街”,规划形成的是一片可称为“城市文化客厅”的区域,有博物馆、主题酒店、主题商业街区、大师工坊、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器、传媒大厦等共计600亩,整个片区都由和氏设计统一规划。单独一个馆的运维费用很大,若不聚合周围的商业业态,不由馆来带动一片区,那么这个馆建得再好也会举步维艰。

现在这个行业严格意义上可以分为三类公司:第一类是专业做城市规划馆;第二类是专业做传统博物馆,此类馆往往由大学的专家教授把整个“脚本”都给你做完;第三类是既做博物馆也做规划馆,目前为止国内只有我们一家。张郁说,一个城市要有两座馆,才能比较完整地展示其文化形态:一座是城市记忆馆,反映文化底蕴;一座是城市探索馆,展现现代的生活,它拓展了城市规划馆的功能。这两者的结合,才能使“文化客厅”愈发完整。

在设计的殿堂中,和氏设计公司董事长、设计总监、复旦大学博物馆客座研究员吴景贤显得格外成熟而坚定。在共同践行“文化繁盛”这一文化命题上,他说:“我只是坚持了在当下做好自己而已。并且我也相信,只要每一个企业和个人都能做好自己,有所牵引,同时加上政府的适当引导,那么整个的文化环境和文化市场也都会有正确的轨道。当然,企业若是还想在文化创意产业上有所突破,那就不能依靠未知的答案,而是要靠自己去思考,去创新。整个博物馆犹如一篇散文,形散而神聚,传递的是过去、现在、未来的神韵故事。”和氏设计实施的众多而闪亮的展馆,雄辩地证明:吴景贤和他们的“和氏设计”团队在时尚而前沿的馆产业中已经架起一个稳健而可靠的支点。


—— 2013-09-01

全国免费热线
400-885-1699

扫上方二维码
添加和氏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