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鉴Yearbook

学术交流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20年鉴学术交流

吴景贤:企业家的头脑+艺术家的心

日期:2015/05/25 类型:学术交流

现实中,设计并没有那么光鲜亮丽,事实上,大部分设计公司还在生死线上挣扎。”2014126日,北京服装学院何颂飞教授在一次研讨会上如是说。然而就在两天前,苏州和氏设计在新三板挂牌,成为博物馆业内第一家上市企业。吴景贤靠什么逆袭?


作死的节奏只是为逮住机会

在那些企业经营方向一成不变的设计公司眼中,和氏平均一年一次的转型频率几乎可以说是“作死”的节奏。

和氏在2000年成立之初是典型的小广告公司,主要做广告策划和平面设计。第一次转型是在2004年,改做城市家居设计和城市导示系统设计。2005年,和氏第二次转型,增加会展设计的服务项目;2006年又进行第三次转型,开始涉城市规划馆和主题信息博物馆。

为什么那么“作”?创始人吴景贤在苏州大学演讲时说过的一番话或许可以解答:“有一人在悬崖上,上有毒蛇,下有深渊,但他都没害怕,他只是看着眼前的树枝上有草莓,心想到草莓真好吃。这就好比我们不要再意过去,不要考虑未来,只要活在当下,关注现在就可以了。机会总是在等着我们。”

2007年,和氏迎来了第三次转型后的一次小机会——中国文化体验中心的设计投标。那一次投标,和氏的竞争对手有国内一大批专家、国内外著名设计师或者设计企业,而和氏当时仍名不见经传。吴景贤一干人抱着试一试的心理,用了两天做了一个概念方案,没想到一次就通过。

自2007年下半年开始,和氏设计投标几乎是屡投屡中。

2008年,和氏偶然逮住了一个大项目。吴景贤总是不吝惜语言诉说整件事情的戏剧性。

当时,山东招远政府拟建一个项目,投资高达亿元,旨在开发招远的旅游产业,带动经济。既不具备规模又不具备资金的和氏,冲着对方一句“欢迎有识之士参与”就去了,手中的“武器”是执行总裁张郁在毫无素材的情况下冥思苦想三天得出的一份概念方案。

到了招远,吴景贤“才知道一起竞争的有北京、武汉、深圳等地的大公司,就有点傻眼。”和氏设计知名度不大,自然被安排在后面出场。等待期间,吴景贤和同事们还在悠闲地用电脑看《第二滴血》。张郁上阵前,吴景贤给他打气:“我赌他们谁都不知道怎么做这个项目,你就当是去给他们上堂课。”

张郁进场,没想到对方劈头一句:“你们快点,时间不早了。”

这时候,张郁的专业素质体现出来了。“他是电台主持人出身,用比正常播音速度还快一倍的语速讲了一个小时,中间一口水都没喝”。讲完后,专家组和当地的政府官员还有甲方总共三十多号人,掌声雷动。

2007年,和氏的年营业收入不过1000多万元,六年后,这个数据剧飚至近3亿元。2014年初,和氏登陆新三板,成为博物馆展览馆业内第一家新三板企业。

现被誉为“展览工程一级资质企业”的和氏,已然从一个小广告公司蜕变为一个包揽创意策划、设计和施工的“一站式”广告巨头。在“大部分设计公司还在生死线上挣扎”时,它犹如腾空出世的一匹黑马,令业界同行刮目相看。


聚集志同道合的伙伴,结成理想主义同盟

回忆起自己的设计生涯初体验,吴景贤是这么说的:“我是纺织品工艺设计专业毕业的,说白了就是纺织男工。我们是经验型专业,刚毕业的本科生很难留校。于是我从推销员、助理、美工师、经理……一步步做起,直到我进了苏州福马设计有限公司。”

福马是当时苏州广告公司的“龙头老大”,吴景贤是小咖,因此他写文案、跑业务,累死累活,却拿不到多少薪水。但是吴景贤却经常主动加班,为的是暗中学习老总如何做设计。“设计不是学来的,而是看来的,真正的能力是靠体会得来的。”就是在福马,他“看”通了设计,学习积累关于设计公司的运营经验。

和氏其他三位创始人的从业经历丰富度不亚于吴景贤。抛开四年前因病去世的李志宏不说,和氏总裁之一孙志宇是省级航模运动员,当过小学老师,开过模型设计制作公司;执行总裁张郁曾为电台电视台主持人,开过广告公司、书店、茶馆。不难看出,三人都是在设计圈里“混”过的。

事实上,在创办和氏前,吴景贤就经常和其他三位合伙人聚在一起,侃诗歌,侃艺术,是理想主义同盟。更为难得的是,他们身上的理想主义并不因时代的前进及其带来的冲击而改变,而且,他们总是能够与时代一起成长,故此能够保持一致的步伐。


逆袭战略:企业家头脑+艺术家的心

要知道,国内并不乏比和氏设计更具实力的企业,而且,在《博物馆事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中“中国要在2020年实现保有5200个博物馆的中长期目标”的这一指示落地后,营造博物馆这一细分行业的竞争是十分激烈的。和氏设计能够在同行中脱颖而出,靠的是企业家的头脑和艺术家的心。

和氏内部流行一个说法:“吴总的脑,张总的嘴,孙总的手”,三人分工明确,吴景贤、张郁和孙志宇分别负责设计、策划、施工,各自领导旗下人员。

吴景贤或许不是最有设计天赋的艺术家,但却具有一般艺术家、文化人所欠缺的企业家头脑,诸如善于顺势谋事、敢于积极改变、能够明确合伙人分工,最重要的是,擅长抓住用户的心理。

在论及城市如何实现“文化旅游”时,他说:“既然是旅游,那么只有从‘人心’的角度出发才会少犯错误。我觉得我最先进的想法也只是‘努力靠近了常识’。”“我们应该让艺术落地,让艺术回到我们的生活中去。”

“常识”“生活”这些字眼在我们看来都是与“艺术”不搭边的。在大多数艺术家那里,艺术也是不可能流于俗气的,他们常固执地保持清高。从艺术层面的竞争而言,敢于将艺术拉下“神坛”,正是和氏设计在与业内同行竞争时的最大优势,也是北京中国文化体验中心、招远黄金博物馆、江苏淮安“中国漕运博物馆”等各个项目“花落”和氏的原因。

在企业上市后,吴景贤作为企业家的觉悟似乎更高了,他说:“做企业和做生意不一样,做企业需要长长久久。”针对当前中国许多博物馆入不敷出、靠吃财政饭的现状,他打算“作”出更大的动作——挖掘每一个博物馆背后的商业潜力,同时打造一个博物馆运营的智能化管理平台,使其摆脱经济困状。

然而,即便是多了企业家这一身份,吴景贤依然坚守着其心中的“文化桃花源”。这种坚守体现在和氏在苏州工业园区内新盖的总部大楼设计风格上:三艘木船悬挂在大楼中庭半空,守护着对面墙上画的一艘小船。

这艘小船,你可以看作是已去到另一个世界的创始人李志宏,也可以看做是三位合伙人共有的艺术理想;这种守护,是对情谊的守护,也是对艺术、文化的守护。


 —— 2015-05-25

全国免费热线
400-885-1699

扫上方二维码
添加和氏公众号